导读:从理论上讲,一个企业,库存控制水平的高低应该是与物理仓库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的。然而实际情况的却非如此。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总结的结果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
与人们的心理有关系
这就如同我们过日子,房子大嘛,东西可以随便买,买了随便放,结果等到了时间一长,房子就会显得越来越小了!
制造业的采购与生产控制当然比居家过日子采购要理性的多,特别是那些应用ERP比较成功的企业。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无论ERP怎么计划、统筹,计划的执行是人在做的 。
ERP告诉你在3月10日进50台电机,采购员就有可能以种种理由在3月5号就把货给进来了!而且还可能多进!为什么?早采购,多采购,多生产,对大家来讲就多一些安全,反正是有地方放嘛!
仓库越大,管理难度越大
仓库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库存数据的准确性。仓库面积大,定置管理可能就“没有必要”做的那么好,反正有的是地方,结果就有可能导致库存数据的混乱,而库存数据的混乱就完全可能导致MRP计划出现问题。
最终就是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都来了,库存越来越大,物料短缺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多,生产无计划停产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多,该发出的成品发不出去也就成了恶性循环。于是,库存膨胀就成为必然!
仓库越大,划分的库位就可能越多
正是由于仓库面积足够大,人人都把仓库当成唐僧肉,特别是那些比较大的制造厂,部门、机构比较多,大家分工不一致,谁都想拥有自己的仓库区域,甚至连人事和行政也要在仓库占有一席之地。
于是,你就会发现,每家的库位里面都有东西,即使仅仅体现在生产用料上。
反之,如果仓库的实际面积很小呢?至少把该暴露的问题在客观上还是可以暴露出来的。有公司曾经把仓库放不下的原材料直接放到采购员与计划员的办公桌上,看起来是一种很不人道的一种办法,但实际上却很有效,采购员再也不敢提前进料了!
不论是库存不足或是库存过剩,都是因为在订购上、作业上,保管上等的疏忽所产生的现象,因此在库存管理上要尽量避免。为了预防,一般要先设定必要的库存标准,面维持这个库存标准就十分重要。这个标准就是“最小库存量”及“最大库存量”两种。
要预防库存不足缺乏情况,库存量的最低标准就是“最小库存量(安全库存量)”。相对于此,为了不让库存过多,必要的库存标准就是“最大库存量(库存上限数量)”。用这两个标准监控库存状况是必要的。
1
以天数作为计算库存量的单位
将数量过多的物料个别控制,便能够防止库存过剩或不足。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以实际数字计算,另一种方法是用天数计算,还可以将这两种方法合并使用。要将库存物料个别控制,就必须理解用天数计算库存的方法。
这个方法的指标就是库存循环率及库存循环周期。将出库金额除以库存金额,所求得的数值为库存循环率,我们用次数表示。当这个循环率越高,库存减少,转换为现金的速度也就越快。
库存循环周期中的库存循环日,就是以365日除以库存循环率。这个日数是指从采购开始到销售出去为止所需要的天数,所以这个数字就表示库存。
总之,要控制库存,就以“几天份的库存”来掌握会更容易理解,也即用天数来表示现库存量。因此,用天数来表示量小及最大库存量,也就是以“一天平均出库量是几天份”的库存基准来设定。
2
计算最小库存量
要设定最小库存量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在订货及交货间隔期内设定。
(2)反映平均出库量的变动幅度。
一般最小库存量的计算,首先是以订货及交货的间隔期为基准进行。订货及交货间隔期就是从下订单开始到交货为止所需要的天数。如果订货及交货间隔为七天,那么基本的最小库存量就是六天份。为求保险起见,在这里会少算一天,因此不要将最小库存量设定太大,在订货及交货间隔期间范围内设定是比较实际的方法。
最小库存量(基本天数)=订货及交货间隔期(天数)-1天
订货及交货间隔期会因为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别,所以流通业的间隔期会比制造业来得短,一般都会与客户先行协议。
但是平均一天的出库量并没有固定数。在分布不规则的情形下,考虑变动的幅度来求出最小库存量是必要的。
最小库存量(天数)= 最小库存量(基本天数) +(平均一天的最大出库量-平均一天的出库量/平均一天的出库量)
依照这个方法,当一天份的最大库存量越大,也是就是最大库存量与一天平均出库量的相差值越大,就要多加一点最小库存量。
因此,就算有突如其来的大量订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应付,这就是最小库存量比较实际的确定方法。
3
计算最大库存量
最大库存量的计算公式为两倍平均库存量减去最小库存量,求得的数值与平均库存量及最小库存量关联。最小库存量以天数来计算的部分已经做过说明,这里要讲的是平均库存量的计算方法。
平均库存量分为期初以及期末平均、12个月份总和的平均等,所得出的数字也不同。总之,使用不同的平均库存量,管理的水平也会因而不同。
附录:ERP能带来零库存吗?
库存,在人类传统智慧中一直被认为是好东西、好办法:作名词讲时是指财富,作动词讲时是指积累财富。当年谋士朱升为朱元璋定下妙计三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奠定二百七十六年大明江山,其中第二点“广积粮”实际上就是扩大战备物资库存,而这一战略在20世纪仍为新中国所采用。除了战略的影响外,在战术层面上,库存也一度是牟取暴利的途径。因此素有“囤积居奇”一词,如解放之初大上海资本家们的行径,说明在微观环境中,库存作为战术使用,同样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终于迎来了从短缺经济到过剩经济的转变、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转变。“库存”这东西一下子变成了企业的烦心事,最有力的证据是1929年经济危机时人们把牛奶倒入大海,以一种及其惨烈的方式处理库存。进入滞胀年代,经济危机似乎不再如此来势汹汹,但库存量过高仍被称为企业的“万恶之首”、“众弊之源”,零库存成了现代企业家们追求的目标。
作为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代表,ERP被企业家们寄予厚望。那么,既然人们描绘ERP带来的美好前景时,“提高效率”与“降低库存”是最经常、最重点介绍的两个内容,ERP在为企业降低库存方面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呢?ERP真的能帮助企业实现零库存吗?我们试着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库存。在美国库存与生产管理协会(APICS)的词汇表中,库存的定义是:“以支持生产、维护、操作和客户服务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和在制品、维修件和生产消耗品、成品和备件等”。从另一个角度看,库存是企业可以交换和销售的流动资产,一般占企业总资产的20—60%,在会计期末时点上库存的静止价值作为“存货”影响资产负债表,而在整个会计期间库存的流动价值作为“成本”影响企业的损益表。有人把库存描述为企业的呆滞物料——积压物资,那是不够准确的。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库存。库存是一项代价很高的投资,弄清楚为什么而在企业保持库存,以便对之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更为清楚地表述,我们将库存由于形成的原因与用途不同划分为七种类型,并通过表1进行逐一地介绍。
表1:库存类型
事实上,虽然不是每个企业都会存在所有七种类型的库存,但大部分企业会有其中的数种。同时由于保有库存的目的不同,企业对其进行控制的目标与方法也不尽相同。无论如何,极少有人会将正在由20美元一桶向70美元一桶狂飙的石油库存与那些过期变质的食品库存同样看待。下表是不同类型库存的管理目标与可以采取的控制办法。
表2:库存控制目标与办法
“零库存”是一个特殊的库存概念,它并不是储存商品的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零库存可以大幅度减少甚至免去仓库存货的一系列问题,如仓库建设、管理费用、存货维护、保管、装卸、搬运费用,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及库存物的老化、损失、变质等问题。如我们上表所指出的,对于季节性物资、可以预见价格上涨的物资而言,企业甚至可以通过期货买卖的方式纯粹为了牟利而进行操作,库存量最小化的策略并不适用。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库存、不同类型的管理控制办法,企业希望ERP提供的帮助,与ERP真正能够提供的帮助也不尽相同,如表3所示:
表3:ERP对控制库存的帮助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对于一个库存类型丰富的企业而言,零库存并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也不可能是实施ERP后的必然结果。毫无疑问,实施并运行ERP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企业库存合理化,该储备的储备,该压缩的压缩,该生产的生产,该锁定的锁定,并因此而给企业带来显著的改善,但并不会将企业的各种库存都降为零。
作为一种控制库存的哲理,“零库存”的目的是减少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有效地使用各个系统和各种技术,如:预测要准、加工周期要短、质量要保证、供应商要可靠等。总之,是追求消除不必要的多余库存,而不是没有库存。零库存是一种思想,并不是一个衡量标准,尤其不是一个对任何类型库存都适用的标准。
一般而言,评价库存管理水平的标准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客户服务水平,要求企业的库存内容与库存水平既保证销售需要也保障生产需求;其次是库存占用的资金量,要求控制在企业的预算允许范围之内;最后才是库存资金的周转次数,超过或接近同行业领先水平。零库存的目标是如此,ERP的目标也是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讲,ERP系统与零库存思想殊途同归。对于现代制造企业而言,在“周期库存”上使用零库存思想与ERP系统进行管理是可行的,如果满足“按单生产”、“能力稳定”、“计划得当”、“供方合格”等一系列要求,不但可以使周期库存降为零,也可以使因此而产生的闲置库存降为零。
Copyright © 2017 金蝶授权营销伙伴 中山智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